10月14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天府新区分场活动非遗创新发展大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政府代表、行业专家、省、市非遗传承人、手艺人,文商旅企业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共同探索非遗创新发展路径,并见证文旅新场景(城市走廊)助力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计划正式启动。
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受邀出席,并作开场致辞。他表示:非遗创新发展大会,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平台,汇聚社会各界权威人士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最佳实践,非常具有意义。通过交流和合作,将促进文化、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走廊助力计划的启动,是在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大潮中,实现人流、物流、商流、货币流,资本流的汇集,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时,他指出:虽然文旅消费总体趋势在迅速复苏,但存在着社会分层,消费分级,消费降级等消费特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文旅工作及消费服务经济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在新时代,旅游业需要重新定位。最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消费的政策中,将消费定位为基础性动力性产业,文化旅游则被归类为消费服务经济。在新形势下,消费服务经济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行业应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重点关注及思考新的产业形态、新的产品形态和新的商业模式。
二、新格局对文旅行业提出新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今后,每年走出国门的1.4亿人绝大多数将留在国内消费,因此,文旅行业的业态、产品应进行适应性转变。此外,中国公民带薪休假后假期将增至125-130天,假期的文旅消费需求满足需要行业有所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也应从过去的景区延伸到旅游酒店、城市走廊等文旅场景。
三、新消费对文旅提出了新的指向。过去的旅游发展中,除了效率外,可供借鉴的东西并不多。行业需要解决专家和行家的问题,需要注重落地实践,解决社会问题。现在的80后、90后、00后人群将成为主要消费主体,因此,行业需要根据旅游特征来解决消费指向的问题,适应大众化和国际化的旅游发展。
四、新旅游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则为顺应新时代、构建新格局,呼唤新文旅。文旅产业大投资、大建设、大产品的年代已经结束了,现已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大休闲、小观光、微度假的产业形态。尤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之后,中国文旅产业的落脚点应该是旅居时代的到来,其底层逻辑认知和发展规律应是提供生活方式和保姆式的服务。
最后,他强调:“文化繁荣是无止尽的,旅游发展是无穷期的,行业同仁要坚定信心,攻克困难,大步向前。企业要把提升企业的实力及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摆到首位,承担起社会责任及发挥带头作用,共促文商旅融合发展,助力非遗创新及乡村振兴。”
携旅集团将积极顺应国家发展方向及行业专家的有益建议,发挥文商旅生态运营服务领军企业的先进作用,联动文商旅生态内的多方力量与优势资源,共同推动“城市走廊助力计划”在全国范围实施与落地,为非遗文化的品牌化、平台化、商业化和产业化构建生态链,以此促进中华文化实现长期、繁荣、创新发展。